2006年11月4日 星期六

大西門的故事

記者詹伯望


   大西門一帶是府城商業最繁盛的地區,屋宇固然是櫛比鱗次,而且遮陽的布篷也到處張掛,幾可蔽天,行人商販則是摩肩接踵,府城遂有句話說,「卡擠大西門」。要到城牆上行走,才會覺得較為開闊。

 第一個到台灣的傳教的蘇格蘭長老教會牧師馬雅各(James Laidlaw Maxwell),一八六五年抵台後,六月十六日在台南大西門外的看西街亭仔腳,租屋開了一家醫館,前面設置禮拜堂,治病前得先聽他講道理。台南從未見過洋醫生,外界傳言他會挖病人的心臟和眼睛做藥,好像是妖魔鬼怪似的。


 到了七月六日星期四,一個涼爽的下午,馬雅各醫生照慣例到左近的大西門城上散步,附近仇視洋人的民眾,大約有三十多人,拿了石塊丟他。幸好守城的兵勇適時出現,總算解除了危機。他迫於形勢,只好匆匆結束短短二十三天的傳教生涯,暫時轉往打狗的旗後駐點。


 大西門的規模甚是宏偉,乾隆年間知府楊廷理所立的〈改建台灣府城碑記〉,就在它的門口。府城有一句諺語,「針鼻有看見,大西門無看見。」,意思和「只見秋毫不見輿薪」一樣,喻其見小失大也。


 大西門裡,有一條南北向的街道,稱為「城邊街」,從清代起便是風化區,所以府城有稱妓女為「城邊貨」者。


 劉家謀《海音詩》云:「睥睨東邊列屋居,冶遊只費杖頭餘。那知切里徵村外,別有催科到女閭。」所謂「睥睨」就是城牆上的城垛,用來窺探敵情的。到此花街一遊,所費不多。


 劉家謀並自註:「大西門內,右旋而北,面城居者,皆狹邪家;肩挑負販之人,百錢即可一度。主者多蔡姓,收淫嫗逃婢實之,日歛其買笑之資;歛資未盈,輒遭苛責。或勒負債家婦女為之,以償所負,尤為不法。」



2005-11-04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