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1月13日 星期一

「台南建城280年」系列專題報導ーー半月沉江 雙門幽情

詹伯望■



 「半月沉江」弦月的兩端─小北門和小西門

的故事



 林爽文事件後,乾隆五十六年,台灣府城改建完成,新建的大西門向內退縮一百多丈;富有想像力的人認為,這使得府城的城垣成為半枚沉向台江內海的月亮,稱為「半月沉江」。位在西北角的小北門,及位在西南角的小西門,遂成為這半個月亮的兩個端點。



 到了嘉慶年間,也就是整整200年前,為了防禦海盜蔡牽入侵,貿易商三郊組織迅速在府城的西側,也就是小北門到小西門之間的外圍築建木柵;這道城柵後來改建為老古石城垣,兌悅門就是這樣留下來的。



 從小北門的畫片來看,它右側還有一座城門,很可能就是當年加建老古石城垣所築的「拱乾門」。



 小北門外早年頗為荒涼,出身府城小說家葉石濤,在小說〈小北仔墓園〉裡描寫幼時隨家人掃墓情景。



 「清明節當天一清早,外媽家前早已來了三輛牛車,是母舅跟佃農商量,叫他們來效勞的。…從『寶國民學校』前牛車慢條斯理的駛過去,藍天白雲,溫暖的春風一路吹著,沿著魚塭旁青草萋萋牛車路終於抵達小北仔墓園。」寶國民學校,就是現在立人國小。



 「這一年,太平洋戰爭下最後一次掃墓圓滿結束。之後,我再也沒有機會跟外媽家親人一起去掃墓。」葉石濤說。



 這個半月另一端的小西門,從畫片來看,可見一條輕便鐵道從城內蜿蜒而出,伸向城郊灣裡方向。這條鐵道的主要功能,是要載農產品到西市場販賣的。



 連橫作過一首詩〈小西門外近海,頗有水村風景,閒行到此,口占一詩〉:「迢遞層城路可通,小西門外有村風。曉雲含雨珊瑚綠,夕照回光紅。結網漁人談海熟,迎香鄉老祝年豐。歸來小憩榕蔭下,燈火輝煌大道公。」附近是供奉大道公吳真人良皇宮。



 台灣割日那年,連橫十八歲,根據當時日本工兵繪製的〈台南府迅速測圖〉,小西門外有魚行口街,是著名的魚市,再往西、南就都是魚塭了,一片漁村風光。由於距海不遠,夏秋間他在馬兵營故居夜讀時,每能聽聞「海吼」之聲,讓他難以成眠。



2005.11.1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