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1月10日 星期五

「台南建城壁280年」 大南門的故事

「一出南門,可以看見佔地廣大的墓地,白色的墓碑悲悽的在荒沙漫野中閃爍著。」一八六○年代,安平開港後來台任職於海關的蘇格蘭人必麒麟,這樣敘述。

 隨著都市的發展,墓地逐漸向郊外退卻,但仍偶有骨骸出土。中山國中當年建校舍,工程由前省議員張丁誥承包,挖到許多骨頭,但建設局長蔣榮茂、土木課長林錫山都置之不理,結果三人晚上都無法入睡,後來人家提醒,拜過以後才沒事。林錫山出身台南客運的林氏家族,後來做過台南市長。


 再往南三、四百公尺,就是五妃廟,祀奉跟隨明寧靖王朱術桂殉死的五位妃子。連橫在所著《雅言》裡敘述,「內有墓誌一方,嵌於壁上;石大僅尺餘,色黑而澤,刻小楷甚佳,乙未之役,無人管顧,遂被竊。」乙未之役,指甲午戰後次年台灣抗日的軍事行動。


 但不幸中仍有大幸。連橫又說,「寧南門外有五妃墓道碑,為乾隆十一年台灣道莊年所立,刻巡台御史六十七、范咸之詩。此碑幸附著城壁,不然,亦馱去矣。」我們從老照片中,仍可看到這塊碑嵌附在城牆上,如今已在碑林裡。


 南門之外的桶盤淺墓地,是府城最古老的墓區,最近市府為了開闢西門路延長線,決定遷走逾千門墳墓,引起很大的爭議。日治時期也有類似的事件。


 一九二八年五月,台南州決定要遷走南門外的墳墓,改建為體育場,作為昭和天皇登基大典的紀念事業。台灣文化協會和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,分別舉辦「大南門外墓地發掘反對大演講會」,指責選定用地不當,而民眾遷墓的時間不足。社會名流黃金火、韓石泉、王受祿、蔡培火等都有參與,民間社團也紛紛陳情。六月十二日,台南州知事片山三郎宣布中止遷塚計畫,成為日治時期社會運動一個著名的案例。



2005-11-09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