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

電姬館

電姬館興建於民國27年左右,總共二百八十多坪,九百多平方公尺,花了日幣2萬5千元,是當時麻豆最大的建築。這是我們家族一起投資的事業,後來投資的錢不足。太平洋戰爭空襲時,電姬館歇業休息。



電姬館的規模是當時的二級戲院,和台南的赤崁戲院相當。一級戲院台南才一家,就是延平戲院(前身是宮古座戲院,是榻榻米座位的)。

大約是戰後至民國五十年左右電視出現前,這十幾年的黃金時期,電姬館幾乎天天客滿,一個戲團檔期約10天然後再換另一團。那時台灣沒什麼娛樂,戲班特別 多,好幾百團戲班,台灣人除了工作外,看戲是最大的娛樂,因為當時收音機也不普遍,大家的知識來源都普遍來自戲班,所以當時的戲班不敢亂演。



電影方面,早期是無聲電影,再來是有聲黑白電影,爾後為七彩伊士曼彩色電影。光復後日本電影進來,當時是戲院的黃金時期,戲院都客滿,連舞台後的銀幕都有 人看。但是後來的台語電影算是失敗,因為水準不夠,拍電影的經費少,導演也差。當時台語電影只能說是曇花一現,歷史的地位不高,政府也不獎勵,台灣人看, 外省人不看。在都市裡,台灣人的社區比較有人看台語電影,外省人社區沒人看。北京話是通俗語言,所以當時國語電影大家都能接受,這也是觀眾較多的原因。



以前老一代的房子,都是由下一代平均分配,電姬館也遇到相同的情形,持分的人很多,而每個人看的面向又不一樣,我們看建築物值錢,覺得保留建築有利於以後 的發展;但其他人看的是土地值錢,趕快把老房子拆掉比較好利用。這種繼承制度對文化保存來說比較為難,電姬館的未來如何,也只能聽天由命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