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河草店百年古亭畚 地方盼保存
白河草店聚落仍保有菸樓、竹拱仔厝等古早建築,在地居民許吉憲盼妥為保存。(記者王涵平攝) |
白河草店聚落仍保有約百年歷史的古亭畚,吸引不少學者、文史工作者前往田調。(記者王涵平攝) |
〔記者王涵平/白河報導〕白河草店聚落保有近百年歷史的古亭畚等建築,呈現台灣古早建築多元風貌,在地居民盼相關單位進行系統性研究與保存。
81歲草店里民宋福仁家中保存3座古亭畚,其中一座已傾頹,另兩座外觀尚稱完整,宋福仁表示,古亭畚是以石灰、泥土、竹子等材料搭建而成,以前蓋子是以茅草搭建,後來改成鐵皮。
他說,古亭畚除了放置稻穀,還有番薯簽等雜糧,最多可放置萬斤,自從農村地區引進乾燥設備之後,古亭畚的功能逐漸被取代,目前成為擺放家中雜物的倉庫。
宋福仁家中的古亭畚經常吸引學者、文史工作者前往田調記錄,甚至有日本學者以及整團遊客搭乘遊覽車前來參觀,他說,類似的古亭畚建築目前已很少見,建築師傅也都不在人世了。
而轉往宋福仁住家後面,許吉憲仍住在竹拱厝內,屋旁有同樣的古亭畚,他說,以前家中是菸農,因而連接竹拱厝的是菸樓(見下圖,記者王涵平攝),樓下是燻菸草的空間,因家族共有等問題,使得古早建物能保存迄今。
他指出,草店聚落仍保有土角厝、三合院、竹拱仔厝、古亭畚等年代相當久遠的建築,還有新建的樓房等,完整呈現台灣建築發展,相關單位如能評估保存,對於發展地方觀光也有很大的幫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